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本质两个方面的关系。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学时安排: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为反复地论述和强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是因为,它既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在新时期具有强烈现实性的实践问题。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向前推进一步。
二、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特点
邓小平最早是在1980年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一个范畴。1992年初,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概括。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五句话,三个要素。
(一)把生产力放在首位来界定社会主义。
(二)把共同富裕作为价值目标来界定社会主义。
(三)从动态的把握上来界定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到底有哪些特点和优点呢?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概括有很强的针对性。
(2)概括有很强的目的性。
(3)概括有很强的时代感。
(4)概括有很强的国情意识。
(5)概括有鲜明的理想性。
三、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意义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邓小平理论最重大的理论成果之一。它廓清了不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拓展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关系的新视野。
(一)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二)拓展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相互关系的新视野。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谢I
08-06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5)
11-23自考宪法学考点: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06-022023年江西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讲解(6)
12-05自考宪法学考点:人权的特征
06-242024年4月江西自考资产评估试题(00158)
03-042022年江西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6
08-222023江西自学考试《儿童文学概论》章节讲义(2)
02-142023年4月年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03-10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考点讲解(9)
01-03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