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10月江西自考《会计信息系统》要点复习(4)

时间:2022-08-12 15:58:41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10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第三章 系统开发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新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1. 技术可行性。 2.经济可行性。 3.管理可行性。

  二、系统开发方法

  1. 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法

  2. 软件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3. 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法

  (一)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法

  1.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从计划开发起,直到被废弃为止的整个期间,称为它的生命周期

  2.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法:严格按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次序进行软件开发的各项工作,这种开发方法称为生命周期法。

  1.计划时期,即系统规划阶段

  2.开发时期。具体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

  3.运行和维护期

  (二)软件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原型化方法是开发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另一种通用方法,用于用户需求预先难以充分确定的情况。

  (三)软件开发的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法是通过组合可重复使用的模块组,自底向上建立信息系统。

  第二节 系统分析

  (一)、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1. 系统分析的任务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完全搞清楚现用系统的情况以及用户对新系统的种种要求,并把它们用规范化的工具表达出来,从而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二)、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1. 什么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

  结构化分析方法,简称SA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 SA方法就是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化大为小,分而治之”的思想对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化简,从而有效地控制系统分析每一步的难度,并运用数据流图、加工说明和数据字典作为表达工具的一种系统分析技术。

  (三)、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

  系统分析说明书又称需求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纲领性文件,

  第三节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模块结构设计、系统配置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及文件设计、内部控制设计、算法设计、系统安全设计等内容。

  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部分。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和目标

  系统设计的任务: 即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以解决新系统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从软件角度来讲,就是设计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

  1. 结构化系统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Structured Design,即SD方法),是总体设计的主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分而治之,通过分解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层次及调用关系的模块结构,并通过评价与优化技术改进系统,从而整体上提高软件的质量。

  2. 模块

  模块就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程序或一个程序雏形,是在系统设计阶段构成软件系统的基本单元。

  (三)、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设计中划分的每个模块再进行详细定义和说明。详细设计主要是指算法设计。

  1. 算法设计

  算法设计就是确定模块的算法,即详细描述各模块的处理过程和处理方法(处理逻辑),并描述模块的输入数据和输出信息等。使用最普遍的工具就是PAD图。

  第四节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实施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系统编程和系统测试。

  (一)、系统编程

  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及其要点(要点是什么?)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简称SP(structured programming)方法,程序中只使用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作为程序设计的主要思路 。要点:

  1)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法。

  2) 结构化程序设计只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顺序、分支(选择)和循环)

  3) 每个程序控制结构必须是单入口和单出口(线性结构)

  (二)、系统测试

  1. 系统测试的基本方法包括:

  ⑴静态测试

  ⑵人工复审

  ⑶动态测试:又包括两种方法,即黑盒测试法(功能测试)和白盒测试法(结构测试)。

  使用测试数据测试的程序的过程是:设计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分析运行结构并发现错误。(测试职能证明错误存在,但不能证明错误不存在。)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