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江西自学考试《财政与金融学》复习笔记(1)

时间:2022-08-23 17:02:2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2年10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第一章 财政总论

  复习要求:掌握财政的本质和职能,财政的的特征;理解财政产生的条件,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了解财政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复习重点:财政的本质、财政的职能。

  复习难点:财政的职能

  导言:财政现象;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古代:国计、度支、国用;英文:Public Finance

  一、财政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剩余产品

  2.政治条件――国家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二、财政的发展

  1.奴隶制国家财政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3)军赋收入(4)捐税收入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1)王室支出(2)祭祀支出(3)军事支出(4)俸禄支出(5)生产性支出

  2.封建制国家财政

  收入:官产收入、田赋捐税收入、专卖收入、特权收入、债务收入。

  支出:军事支出、王室费用和政府机构支出、宗教、文化支出、国债支出

  特点:

  (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3.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收入:税收收入、债务收入

  支出:行政性支出、军事支出、社会福利、教育支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的支出、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特点:

  (1)财政收支全面货币化。财政分配与成本、利润、价格、银行信用等范畴之间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也日益加强。

  (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财政逐渐成为国家转嫁经济危机、刺激生产、干预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

  (3)发行国债、实行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成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经常和比较隐蔽的手段。

  (4)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加强,财政管理也更加完善,有比较健全的财政机构,较为严密的财政法律制度。

  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代表人物:

  (1)古典派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政府应当尽量减少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要去干预经济的运行。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他提出了税收方面的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四项原则,廉价政府成为财政所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2)凯恩斯经济学说。凯恩斯认为,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对经济运行必须实行干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他拟议了以直接税为主和累进税率为特色的征税体系。他首次冲破了量入为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以萨谬尔森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经过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

  (3)20世纪70年代后的西方财政学说。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描绘了税率与政府收入关系的曲线,为减税以刺激供给的政策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后的一批经济学家将财政看作为公共部门经济,形成了公共选择学派。

<script> if(window.location.href.indexOf("agent=bdopen")>0){ $(".bdopenhide").hide() } </script>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