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表现的有关其活动、兴趣和看法的生活模式。
2.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它导致了一个人对其所处环境的相对一致和持续不断的反应。
3.动机:是一种升华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
4.知觉:是指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它不仅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5.选择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6.选择性扭曲:是指人们有选择地将某些信息加以扭曲,使之符合自己的意向。
7.选择性保留:是指人们倾向于保留那些与其态度和信念相符的信息。
8.感觉:是指通过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对刺激物的反应。随着感觉的深入,人们将感觉到的材料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得到知觉。
9.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
10.驱使力:是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即内在需要。心理学家把驱使力分为原始驱使力和学习驱使力两种。
11.原始驱使力:指先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饥、渴等。
12.学习驱使力:指后天形成的内在刺激力,如骄傲、贪婪等。
13.刺激物:是指可以满足内在驱使力的物品。比如,人们感到饥渴时,饮料和食物就是刺激物。
14.诱因:是指刺激物所具有的能驱使人们产生一定行为的外在刺激,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15.正诱因:指吸引消费者购买的因素。
16.负诱因:指引起消费者反感或回避的因素。
17.反应: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所发生的反射行为。
18.强化:是指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19.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述性思想。
20.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态度的基本特性是持久性和广泛性。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谢I
08-06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5)
11-23自考宪法学考点: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06-022023年江西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讲解(6)
12-05自考宪法学考点:人权的特征
06-242024年4月江西自考资产评估试题(00158)
03-042022年江西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6
08-222023江西自学考试《儿童文学概论》章节讲义(2)
02-142023年4月年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03-10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考点讲解(9)
01-03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