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
列夫・托尔斯泰《舞会之后》,重点作家,原选文为《复活》。
1、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1910),19世纪俄国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出身于贵族世家。
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童年》与后来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在前线坚守一年,写出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总名为《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的特写。退役后回到家乡,曾为农民子弟办学。其间,两次出国,并完成《一个地主的早晨》、《卢塞恩》、《哥萨克》等小说。
1869 年完成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对接近宫廷的上层贵族给予了揭露和批判,赞美了保留有淳厚古风的庄园贵族。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探索型的青年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娜塔莎体现了作家的生活理想。
1877 年完成的《安娜・卡列尼娜》在激烈动荡的时代氛围中展现了安娜的悲剧命运,探索型人物列文被称为“托尔斯泰式主人公”。
1880 年代初,托尔斯泰形成了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的独特主张,即“托尔斯泰主义”。1899 年完成的《复活》显示了托尔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决心和彻底暴露旧世界的批判激情,但也集中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思想。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对本阶级罪恶的忏悔,以及在忏悔过程中的矛盾、彷徨,概括了当时一部分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晚年还创作有:剧本《黑暗的势力》,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和《舞会之后》等。晚年生活力求平民化,1910年深秋离家出走,途中因病去世。
2、“托尔斯泰主义” (作家的基本创作倾向)。
主要指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主要内容是反对暴力革命,主张以“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和“勿以暴力抗恶”的“宗教博爱”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矛盾。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谢I
08-06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5)
11-23自考宪法学考点: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06-022023年江西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讲解(6)
12-05自考宪法学考点:人权的特征
06-242024年4月江西自考资产评估试题(00158)
03-042022年江西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6
08-222023江西自学考试《儿童文学概论》章节讲义(2)
02-142023年4月年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03-10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考点讲解(9)
01-03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