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可感性
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杜甫的五言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艺术概括性
指形象的共性特征。文学形象往往通过个别概括一般,通过偶然表现必然。
审美理想型
黑格尔也有这样的想法,他说:“仿本愈酷肖自然的蓝本,这种(可供欣赏的)乐趣……也就愈稀薄、愈冷淡,甚至于变成腻味和嫌厌。”这是因为“单纯的模仿,它实际给人的就不是真实生活情况而是生活的冒充”。
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
人们为什么这样不满足于形似呢?这是因为文学形象已经不同于自然和生活中物象了。它已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一种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了。人之所以创造这种东西,目的是为满足“更高的心灵旨趣”。
文学形象对审美理想的体现有多种方式,作家们不仅要把生活中的美加以集中、夸张升华为理想的美,加工成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丑陋转化为艺术美,转化为可以带来审美享受的文学形象。而这种转化必须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来进行。
审美属性
是否具有审美属性,是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分水岭。例如:生物学中的一匹马和徐悲鸿笔下的马就是不同。
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有四种情况:
1.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
2.通过批判丑恶带来美的享受。
3.描绘弱者的屈辱丑陋以呼唤人性中的求美向善之心。如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作《老妓女》。
4.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
文学形象是人的知、情、意的精神需要在文学中审美地全面展开,又与人的知、情、意的精神结构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总体上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决定文学形象的一般形态可分为写实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三种,其高级形态也就是艺术至境形态则由文学典型、文学意境和象征意象构成,成为独立互补的三足鼎立的艺术至境结构。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谢I
08-06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劳动法章节讲义(5)
11-23自考宪法学考点: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06-022023年江西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讲解(6)
12-05自考宪法学考点:人权的特征
06-242024年4月江西自考资产评估试题(00158)
03-042022年江西自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提纲要点16
08-222023江西自学考试《儿童文学概论》章节讲义(2)
02-142023年4月年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魏晋南北朝散文
03-10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考点讲解(9)
01-03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