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江西自考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江西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西教育考试院www.jxeea.cn为准。
人的审美活动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审美的实现需要如下四个层面协同合作:
(1)主体心理层,审美的审,即现照一感官,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信息的接受,储存与加工,即以人的心理器官去审察,感悟,领悟,周围现实的事物或文学所呈现的事物,在这观照感悟过程中,人作为主体的一切必理机制,包括注意、感知、回忆、表象、联想、情感、想象、理解等,都在高度活跃的状态。
(2)审美对象层,审美的美是指现实事物或文学中所呈现的事物,这是审的对象,对象很复杂,不但有美,而全有丑,还有崇高、审悲、审喜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审美。没有审美的对象,审美活动不可能形成。
(3)时空心境层。审美作为一种活动必须有特定的心理时空的关系组合。在审美活动中,孤立的事物无所谓美或不美。马克思的话对我们是一个重要的提示;美不是无条件。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宛若间,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
(4)历史文化层。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历史文化的条件。因为审美活动不但是瞬间的存在,它的每一次实现都必然渗透人类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历史文化传统又渗透,积淀到每一次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感觉到审美活动让我们想起了过去的什么。美往往是文化传统凝结的成果。
文学的审美活动有哪些特点
(1)文学审美活动具有更大包容性。文学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反映在文学审美活动上。审美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审美可以融化生活的一切,所以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文学的审美对象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有崇高。就是说在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都可以当作审美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和读者的诗意的过滤,文学审美活动所具有的包容性,是别的艺术不可能达到的。
(2)文学的审美活动具有思想的深刻性。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所蕴含的思想往往比其他艺术更深刻。因为词语并非物质性材料,具有实质性内容的词义是一种眼前外在事物,而永远是在心领神会,使人们能够心领神会直接趋向认知、思考,便于对生活进行理性、深入的把据。所以,我们不能不说文学是所有艺术中最富于思想性的艺术,甚至可以直接称为思想的艺术。
经验与体验有哪此联系与区别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些属于经验,有些属于体验。人的经验是他的生物的或社会的阅历,大致说来,其中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经历性的,就是说他经历了这件事情,并有相关的常识和知识;还有一种则不但有过这个经验,而且在这经历中见出生命的深刻意义,动人的竺意和个性色彩,那么这经验就成为一种体验了,所谓体验是经验的见出深义、诗意和个性的部分,可见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经验的升华。
文学语言组织的概念和特性
作为文学文本的直接现实,语言绝不是零散随意地或杂乱无章地堆砌在文本中的,而是呈现为一种整体构造,这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具体说来,文学语言组织具有如下三种特性,第一,文学语言组织由符号构成,人类创造的符号多种多样,除了语言的随意照搬的产物,而具有自身的语言存在方式,每一部文学文本都具有自身的语言性构造。第二,作为一种语言构造,文学语言组织具有一目的的过程中,这种语言可能呈现出独特特征,从而传达出作家的独特个性。以上表明,文学语言组织呈现出语言性构造、整体性、表现性与个性特征等特性。
怎样理解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
文学形象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本,而是经由人类心灵创造的艺术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心灵旨趣,在艺术中它体现着审美理想。所谓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自己民族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形成的,由个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关于美的观念尺度和范型模式。所谓观念尺度不过是人们在自觉的审美活动中为自己下意识地设定的关于美的种种标准;所谓范型模式则是合乎上述标准的感性形态,文学形象的至境形态便是这种范型模式的具体体现。审美理想一方面通过个人的审美实践显示出个人的性格特色,另一方面又以范型模式的形式体现为民族审美趣味的共同性及至人类审美理想的共同性,从而制约着全民族及至全人类的审美实践和艺术创造。这样,文学形象必然体现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作家们不仅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加以集中、升华,加工成正面体现审美理想的艺术形象,还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审美理想的光照下,把生活中丑陋转化为艺术美。所以各类文学形象都体现或者折射着作家的审美理想,从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满足人类高尚的心灵旨趣,与自然物象明显地区别开来。
1 2 下一页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3年江西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讲解(5)
12-052022年江西自考《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考点(4)
11-092023年江西自考宪法学考点:国家主席的职权
11-142023年4月江西自考法律文书与律师实务写作考点(二)
12-152023年江西自考房地产法知识点串讲第五章
11-302022年江西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一章
11-07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保险法”重点知识回顾
11-162022年江西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章
11-072022年江西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汇总(10)
11-032022年江西自学考试《金融法》第一章复习笔记
10-31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