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江西自学考试文学概论考点讲解(2)

时间:2023-02-02 15:14:05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考点:再现说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其提倡者主要有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时期,伟大思想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虽有“唯心”与“唯物”之分,但他们的“模仿说”,与苏格拉底的说法一脉相承。

  在西方,“模仿”的文学观念统治西方两千年,直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这种“模仿说”才开始被打破。

  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相通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说。

  中国五代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真”。此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并不占优势。

  考点:表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中。

  英国诗人渥兹渥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诗人柯勒律治认为:“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

  雪莱在著名的《为诗辩护》一文中也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