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写作(一)考点详解(3)

时间:2023-02-13 17:16:59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文学创作的情感性

  即文学创作是一种无目的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它不解决任何社会问题,也不承担任何社会职责。即使文学在社会时代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和功能,也不像公文、法律文书等那样直接产生作用。尽管作者内心有受某种社会责任感的触动而进行文学创作,但创作本身是一种高度审美化的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必须摒弃那种强烈的社会功利思想,进行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所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否则,即使作者有强烈的救世责任心,过于功利化的心理会极大妨碍写作艺术水平的发挥。

  即文学创作是一种情感型的思维活动。文字是主情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而进行的一种语言思维外化活动。情感是主导一个作者进行写作的动因,且文学世界中的作者所遵循的也是情感上的逻辑,而非现实化的逻辑。所以,我们进入(教材此字错为“行”)文学阅读世界时,发现人可以死而复生,动物可以用人的语言说话,人物有非凡的勇敢和智慧,情节经常发生不可能的巧合或逆转等等。所有的这一切跟日常生活不同的状态,读者都能在情感上接受下来,而不会用现实生活的逻辑经验进行“科学化”的质疑。正如《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在安排笔下的人物死而复生时解释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1 2  下一页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