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外国作家作品资料大全(三)

时间:2023-02-24 11:30:38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32、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和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文学家。

  (1)“卢梭主义”:

  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其理论著作及小说中。

  (2)卢梭理论著作:

  ①、卢梭《论科学与艺术》:

  文化批判,主旨要彻底扫除封建文明,让人类摆脱一切封建枷锁而获得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以及“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主义”开始形成。

  ②、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社会历史批判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

  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3)卢梭小说:

  《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爱弥儿》为教育小说,《忏悔录》、《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为自传。

  (4)卢梭感伤主义:

  18世纪产生于英国,波及欧洲其它国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源头。注重心理感觉,由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

  33、卢梭《新爱洛伊斯》:

  (1)卢梭《新爱洛伊斯》体裁、书名:

  哲理、文艺性结合的信札体哲理小说。书名是由于作者借鉴了12世纪法国青年姑娘爱洛伊斯同其教师阿贝拉恋情悲剧框架。

  (2)卢梭《新爱洛伊斯》思想内容特点:

  18世纪瑞士恋情故事。描写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人为封建道德之间的冲突。作者从崇尚自然、否定封建文明的哲学高度热烈歌颂男女青年冲破封建藩篱而相爱的纯真爱情。全面否定悲剧制造者(贵族阶级),作者目标除跟全社会有关的社会风俗及夫妻间忠诚,还有更深刻的目标“社会协调和社会和平”,否定旧世界。

  (3)卢梭《新爱洛伊斯》人物形象:

  共同特点是“爱美德”,这是一种崭新道德,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及他人。

  ①、朱丽与克莱尔分别体现爱情和友谊,都生性“仁慈多情”,但朱丽温柔软弱,最爱美德,曾在婚姻上改变初衷,是一个可以协调个人、家庭、朋友、社会的中心人物。克莱尔则活泼明智。

  ②、圣普乐是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性格热烈、勇敢、坚强。知识渊博、热爱独立自由。“狂热恋人”退让成社会批判者。

  ③、沃尔玛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背叛了本阶级及传统信仰,酷爱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乐于为善”,性格冷静沉着,善解人意,心胸坦荡。

  34、卢梭思想艺术特点:

  (1)从“自然崇拜”哲学高度,站在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立场,在批判旧世界同时,努力谱写新生活,塑造新人物,抒发新思想感情;

  (2)主情主义。“主体感情”放在创作首位;

  (3)鲜明的强调和寻求“自我”的倾向。“返回自然”口号及“感伤主义”直接影响德国的“狂飙突进”,19世纪更发展成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35、歌德: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散文家。德国启蒙文学优秀作家。

  (1)“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文学运动,思想创作上反封建割据,主张德国统一,建立统一民族文学,接过卢梭“返归自然”口号,要建立“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崇尚个性、自我、天才,强调感性的价值,提倡民族风格,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理论代表是赫尔德,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名称来自克林格尔同名剧本。

  (2)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1796年~1804年,歌德、席勒合作使德国启蒙文学达到最光辉的时期。二人从1794年发现在一系列观点上不谋而合,于是合办刊物,合写《警句》短诗,进行歌谣创作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成著作,德国民族文学由此空前提高,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文学”时期。

  36、歌德作品:

  (1)歌德戏剧:

  ①、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尊敬”的《葛兹?封?伯利欣根》揭露上层封建统治者凶残丑恶、批判德国社会现实。葛兹?封?伯利欣根为叛逆的悲剧英雄。

  ②、塑造“完美人性”的《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亚》、《塔索》

  (2)歌德散文: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

  (3)歌德叙事长诗《浮士德》;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4)歌德小说:

  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亲和力》

  (5)歌德诗集:《东西合集》

  37、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中首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小说,采用信札体。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形象:

  维特是受“狂飙突进”影响觉醒的进步青年,富有才华,热情、渴望自由,但是社会腐朽、鄙陋,他对体现自然美、质朴、率真和宗法古风的夏绿蒂的爱,最终含恨自杀。体现了“狂飙突进”时期德国资产阶级青年觉醒而软弱,但是反抗消极,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不合作来对抗,是“时代病”的重患者,其悲剧是时代悲剧。

  (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点:

  ①、信札体抒情小说,有真实感,以情动人。

  ②、抒情时情景交融,以景渲情。抒情、记事、写景、议论并用。

  38、长篇诗剧《浮士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哲学史诗”。

  (1)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奋斗的五个阶段:

  (一幕天上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

  知识、感官(爱情)、权势(从政)、美、事业

  (2)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形象:

  ①、象征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过程,注重实践,积极入世;

  ②、永不满足,不断追求;

  ③、又充满矛盾(并未理想化),沉溺爱欲倾向和超越自我倾向。总之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断克服内、外矛盾、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前进的资产阶级进步分子英雄形象,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

  39、歌德《浮士德》靡菲斯特:

  对立面、虚无主义者,是批判的否定精神,象征浮士德探索人生意义的客观条件,带有悲观主义和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其失败证明光明必定战胜黑暗,真善美必定战胜假恶丑,人类总不断进步、完美。又有生动的个性、诙谐、机智、灵巧、哲理性语言。

  40、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

  (1)以幻想为主,写实和幻想结合;

  (2)用辨证方法塑造人物,用矛盾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关系。(瓦格纳“人造人”,欧福良、玛甘泪)

  (3)作品形式多样化。自由韵、民歌、古希腊悲剧等诗体。叙事、抒情、议论交融,大量用象征比喻。

  (4)气魄宏大,哲理深邃,佳句精辟,在西方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神曲》同为经典文学名著。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