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江西自考文学类中国新文化概论复习重点(5)

时间:2023-03-08 11:40:03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第十六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这一章出中型题的概率较大,对一些有明确序列的题目一定要充分掌握。

  第一节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涵义

  1 ,优秀文化传统实质上是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表现。

  2 ,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文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器物,制度,习惯,思想意识等层面,无不和内在的文化精神相关系。

  3 ,文化的基本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

  4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文化现象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

  5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它们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

  6 ,思想观念或文化传统要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标准有二: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接受,成为他们基本人生信念和自觉的价值追求;二是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

  7 ,民族精神是指导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8 ,文化传统是指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第二节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1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包括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

  2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不象西方文化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3 ,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作为一种思想观念,远在先秦时期就已提出;

  但作为明确命题,则是由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最先提出来的。西周时期,主张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天人关系就是神人关系,这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萌芽。庄子提出了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观点,有着深刻的合理性;《易传。文言》提出了著名的“与天地合其德”的精湛的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论,主张“人副天数”,当然这是牵强附会的谬说;两宋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发展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文化思潮。张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太虚之气,人与天地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气是天人合一的基础。实际上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

  4 ,天人合一思想的实际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5 ,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启示:

  6 ,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要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

  7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

  8 ,人本思想的社会功能: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合理地对待人与神的关系,增强人的主体意识,而且有助于抵制宗教神学。

1 2 3 下一页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