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复习资料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3年4月年江西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刘禹锡、柳宗元

时间:2023-03-14 11:24:16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正在备考阶段,请广大考生关注“江西自考网”,及时获取模拟试题、历年真题、最新江西自考成绩、江西自考报名、江西自考备考经验等信息!

  刘禹锡、柳宗元

  1.识记:刘禹锡的生平。

  刘禹锡,字梦得。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理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思想与精神。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简单运用:刘禹锡的咏史诗、竹枝词风格。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一、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二、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综合运用:刘禹锡诗歌的总体艺术特色。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2.识记:柳宗元的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理解: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二、在贬谪期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

  简单运用: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

  综合运用: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创作了讽喻诗和感遇诗。讽喻诗采用《诗经》比兴体制,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感遇诗受阮籍咏怀诗影响,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他受巴山楚水的民谣俚曲影响,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

  2.柳宗元存诗主要作于贬谪期间,主要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广。作者再次遭贬后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是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2.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清冷峭拔,他的山水诗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平淡风格影响,但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简单运用:晚唐诗的风格特点。

  除李商隐、杜牧能独立树立外,晚唐诗坛流行追随前人诗风的小家数。

  各派的共同倾向是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晚唐诗所体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伤感情绪的美。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