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历年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4月江西高教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

时间:2022-07-09 15:44:40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课程代码:000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 3.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   ) A.投身社会实践 B.认识客观规律 C.加强主观努力 D.制订周密计划 5.哲学上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有(   ) A.共同的发展规律  B.共同的发展过程 C.共同的本原 D.共同的形式 6.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7.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宿命论观点 8.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物。1958年,我们消灭麻雀的错误,从哲学上看是没有做到(   )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9.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0.中共十六大报告既充分肯定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为前者是主流,后者是支流。这是用(   ) A.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看问题 11.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C.真象是相对稳定的,假象是活跃易变的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14.概念、判断、推理是(   )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15.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主义的错误 16.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17.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具有思维能力  B.具有语言文字 C.制造使用工具  D.具有情感意志 18.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生产关系 D.家庭关系 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范畴是标志(   ) A.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政治活动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 B.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建新的社会制度能力的范畴 C.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 D.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外部物质世界能力的范畴 20.生产关系的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1.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属于(   )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22.从反映社会存在的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经济意识和政治意识 C.阶层意识和阶级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2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是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 D.上层建筑中的任何部分的性质都是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 24.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 A.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分配关系极端不平等的产物  D.政治暴力和军事征服的产物 25.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   )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 A.历史宿命论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 27.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科学家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  B.科学家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 C.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D.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道德品质 D.人的心理素质  2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30.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   ) A.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B.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C.处理好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D.处理好目标和行动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 E.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32.规律的特点有(    )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稳定性 D.重复性 E.偶然性 33.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E.政治上的冒险主义 3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E.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35.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    )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E.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6.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    ) A.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D.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E.人口增长过快会增加劳动力就业的压力 37.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8.在我国现阶段要正确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须(    )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扩大公有制范围,提高公有化程度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E.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9.科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其中有(    ) A.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功能 B.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功能 C.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功能 D.在一定程度上变革社会关系的功能 E.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40.下列各项影响个人价值实现的有(    )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个人所处的环境  C.个人所碰到的机遇 D.社会的需要 E.个人的社会实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7分) 42.简述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科学性。(7分) 4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6分) 44.简述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内涵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的表现。(6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2分,共24分) 45.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并指出唯心主义运动观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观的主要错误。(12分) 46.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2分) 47.试述认识过程反复性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