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使用最为频繁的态势语言为( C )。c A.目光语 B.手势语 C.表情语 D.身势语 2.适用于同事、同学等熟人之间的交往和宴会、酒会等活动中最适合的人际间隔为( B )。 A.密切界域 B.人身界域 C.社交界域 D.公共界域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为( C )。 A.拟人 B.拟物 C.借代 D.层递 4.中文“口才”一词,最早见诸于( A )。 A.《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 B.《孟子?尽心下》 C.《庄子?逍遥游》 D.《孟子?尽心上》 5.在口语交际的语境原则中,口语交际主体为了获取交际的成功而自觉创造出的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的语境,这被称之为( D )。 A.对语境的导引 B.对语境的顺应 C.对语境的利用 D.对语境的再造 6.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作为符号系统它包含了文字.意义和( A )。 A.声音 B.图像 C.形态 D.感觉 7.以音和义结合而成,以听和说为传播方式的有声语言是( C )。 A.辅助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态势语言 8.一般人不容易听懂的各行各业的专门语言是( D )。 A.共同语 B.方言 C.土语 D.行话 9.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没有中介阻隔,倾听者能够对表达传递的信息马上做出( A )。 A.反馈 B.回答 C.思考 D.挑选 10.口才来源于( B )。 A.想象 B.实践 C.思维 D.生活 11.在区分口才不同层次的标准中,要求表达者形象、生动、收放有致,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标准是( B )。 A.说得妙 B.说得好 C.说得快 D.说得对 12.公关口才必须服务于公关的既定目标,公共关系传播活动第三个层次的目标是( C )。 A.交流信息 B.沟通感情 C.改变态度 D.引起行为 13.在口语交际中,从符号中读出信息的行为和过程称之为( B )。 A.编码 B.解码 C.压缩 D.语境 14.如果将公众的理解程度分为10个级别:0表示接受能力最差,10表示接受能力最强,一般公众的接受能力为5,那么公共口语的通俗程度应当定位于( C )。 A.1-2 B.4-5 C.6-7 D.8-9 15.在公关口才的表述方式中,按照事件发生、问题出现或人物成长的自然事件顺序进行叙说的一种方式是( A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引叙 16.在口语交际信息传播模式中,“听话人”是指( B )。 A.信源 B.信宿 C.信息 D.符号 17.说话人用来证实或反驳论题的理由和根据称之为(B )。 A.论题 B.论据 C.论证方式 D.论证材料 18.如果论据不真实或者未经证实,那么所犯的逻辑错误为( C )。 A.论题模糊 B.偷换论题 C.论据虚假 D.循环论证 19.借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某个人或物的名称的修辞手法是( C )。 A.比喻 B.比拟 C.借代 D.排比 20.表达的行与止主要通过停连来体现,而表达的快与慢的所依靠的辅助技巧是( C )。 A.重音 B.语速 C.节奏 D.语气 21.跟同辈.同学.同事交谈时,应该用的目光语为( A )。 A.诚恳 B.谦虚 C.理智 D.警觉 22.说话人组织材料的思路在讲话中的反映是指叙说的( C )。 A.材料 B.方式 C.线索 D.风格 23.“演讲”一词最早见于( A ) A.《荷马史诗》 B.《伊索寓言》 C.《左氏春秋》 D.《说文解字》 24.在口语交际的语境原则中,对语境消极、负面的影响加以疏导、谈话或消释,从而保证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这被称之为( B )。 A.对语境的遏止 B.对语境的导引 C.对语境的顺应 D.对语境的再造 25.刘禹锡说:“长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这带给口语交际参与者的启示是( A )。 A.化解编码的失误 B.把握符号外信息 C.克服解码的障碍 D.补救解码的误读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相关推荐
2022江西自考《思修》自测练习:理想信念的特点
08-23江西2022年10月自考英语(二)考试试题
07-112022年4月江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数学基础试题
07-112023年4月江西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34)
01-042023年4月10月江西自考中国法制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01-05江西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口才试题
07-092022年江西自考思修与法律基础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2)
08-182023年4月江西自考《语言学概论》模拟题及答案(4)
03-072022年10月江西自考英语二精选模拟题及答案(4)
10-132022江西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判断题(10)
08-12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