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9100262557

咨询时间:08:30--21:30
您现在的位置:江西自考网>历年真题 > 正文
自考攻略

2022年江西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模拟试题(1)

时间:2022-11-29 16:54:17 作者:储老师

自考助学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1.0分) 155

  A、相互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交换性原则

  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1.0分) 120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

  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1.0分) 92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

  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1.0分) 119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

  5、霍兰德(E. .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1.0分) 91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1.0分) 90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 C、现实生活 D、即时情境

  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1.0分) 123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

  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1.0分) 170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

  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1.0分) 108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

  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1.0分) 118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

  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这一现象说明了(B)。(1.0分) 155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 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 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

  12、在海德的-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1.0分) 142

  A、个体 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

  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1.0分)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 D、光环效应

  14、(B)被学术界认为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之父。(1.0分) 96

  A、F.H.奥尔波特B、勒温C、麦独孤D、特里普力特

  15、态度的三成分说又称态度的(C)模型。(1.0分) 137

  A、-O-XB、TIROC、A-B-CD、B=f(,E)

  16、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A)。(1.0分) 144

  A、诱因的强 B、趋向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D、回避动机

  17、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A),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1.0分) 135

  A、主观体验B、社会动机C、社会态度D、社会知觉

  1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D)是易变性因素。(1.0分)

  A、人格B、智力 C、能力D、情绪

  19、印象管理是一种(B)。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以期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1.0分) 121

  A、信息加工B、社交技巧C、情感过程D、影响力

  20、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B)。(1.0分) 120

  A、第一印象B、刻板印象C、印象形成D、总体印象

  21、熟悉能增加吸引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C)。(1.0分) 158

  A、指数关系B、线性关系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22、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C)的关系。(1.0分) 129

  A、负相关B、很复杂C、正相关D、无关

  23、美国学者舒茨认为,( C)决定了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1.0分) 156

  A、社会赞同的需要B、对自尊的需要C、人际需要D、成就的需要

  24、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A)的关系。(1.0分) 132

  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很复杂

  25、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D)。(1.0分) 157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B、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D、群体整合原则

  26、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A)。 126

  A、动机B、需要C、注意D、兴趣

  27、心理学家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状态会使个体的侵犯性(C)。(1.0分) 133

  A、不确定B、不变C、增加D、减少

  28、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是由(B)提出来的。(1.0分) 155

  A、奥斯古德B、舒茨 C、摩根D、费斯廷格

  2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A)的研究内容。(1.0分) 91

  A、社会层面B、个体层面C、人际层面D、群体层面

  30、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C). 101

  A、实验法B、内容分析法C、档案法D、观察法

1 2 3 4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试提醒

【成绩查询:11月25日起】

  • 微信公众号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 考生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